零度小说网>网游小说>智能工厂 > 第六百零一章 黑夜降临
    而正是因为这些东西实在是太神秘、太机密了,在这些装载特殊弹头的洲际导弹旁边,都有着从中国最高科学研究中心派出来的工作人员和安保人员时刻一秒不离的跟随在这些未发射前的导弹边上。

    他们手中有一个神秘的东西被紧紧的撰握在手里,虽然并不知道这个东西的真实用途,但是稍微联想一下,或者说是稍微的想象一下,你就会知道这个东西绝对和这些神秘弹头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它们的存在能让试图硬性抢夺这些神秘弹头的举动不可能实现。

    装载这些电磁脉冲弹头的洲际导弹被一一的给吊运到发射架上,然后进行检查、燃料填注、再检查等一系列发射前的准备工作。

    整个发射中心几个发射场内,所有的士兵都在紧张而又有序的忙碌着,每个人都专注着完成着自己手头上的工作,没一个项目都在认真而又仔细的操作着。

    作为战略炮兵部队的士兵,他们的身份注定了他们不可能象其他兵种那样有着太多的实弹射击训练量,而这一次没有装载核弹的实弹发射,正好是给今后那一次核弹洗地前的最后实弹演练磨刀石!

    看着这些士兵们紧张的注视着一切控制表和控制阀门、操作杆,别认为这些工作在一线的小兵们就是一些大头兵。

    在这支部队里,哪怕是文化水平最低的士兵,也是有着初中文化水平学历,而其他的士兵、军官,那文化水平只会高不会低!

    以前也说过,在整个中国,仅仅只有三支部队能拥有着这样高素质、高文化的整体文化水平!

    而且除了中心区的三个主发射场之外,在不远处,还有三个即将竣工的发射场也在进行着类似的演练,不过这次的演练并不是平日里的训练弹,而是同样为实弹,只是弹头同样是电磁脉冲弹。

    不仅是战略炮兵东北战略导弹发射基地,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及不远处的卫星测控中心里,这里同样是一片紧张忙碌的景象。

    发射中心就不用多说了,控制中心中,这里不断的通过专线光缆通讯和西安、上海、北京、长春、西昌、南宁,甚至是刚刚建立完成的海南卫星测控中心,还有正在建立的新疆喀什卫星测控中心进行命令和指令交换。

    熟悉洲际或者是卫星发射基地的人都知道,这军用的发射场地九成都不太适用于民用或者说是卫星类火箭的发射,但是民用的卫星发射场地绝对适用所有的军用弹道导弹。

    这是因为军用短、中、远、洲际导弹都是从民用火箭上改进研制出来的,民用发射架在特性上就已经注定了全包容、兼容能力。

    雷霆风暴行动,早在十年以前,钟泱和古文会就已经秘密制定出这个计划用以延滞美国的工业产能,还有欧洲世界列强们工业还有核弹研制脚步的计划,破坏其国内的电力和大量的电子设备虽然对金属机械工业没有太多的直观影响。

    但是你要看到,没有了电力,这些靠电力驱动的机床、设备就是一堆躺在地面上的废铁!而后面的风暴二字,是在一年前添加进去的,为的就是让这些传统的欧洲列强如同被风暴横扫而过,失去数十年的发展光阴!

    二战结束之后,是各国崛起,也是科技腾飞的关键性时刻,因为大量在战争中催生出来的技术和工艺都逐渐焕发光彩。

    可一旦错过这个重要的机遇,那么就意味着失去了一个知识得以深化和积淀的过程。科技发展,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如若这时错过十年,那么日后纵使花费数百年亦未必能追赶得上!

    中国的政治高层就是打着这么个主意,必让华夏独领世界,操纵地球未来百年的气运兴衰!

    为了执行这个计划,就连身为国家元首的陈炯明也亲自坐镇指挥中心,居中调度。不仅是这些高层官员,下面的具体行动单位也做好了一定的准备。

    毕竟电磁脉冲弹是第一次实质性的使用,虽然从徐永生带领的研究团队那里破解的资料中,中国的科学家们能够大概的计算出这些电磁脉冲弹的影响范围和绝对电磁破坏范围,可防范于未然永远是最好的。

    中国方面特别是已经打下秋明距离欧洲区最近的部队,作战参谋总部更是基于此次行动对在那里以远东集团军为首的部队进行了一定的调动和预警,将部分戍卫部队这样机械化程度较低、通讯设备不如五支主力部队那样全面的部队调动到叶卡捷琳娜堡一带。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防备行动之后,万一德国方面小胡子元首暴怒之下做出的军事报复行动。

    毕竟虽然坦克、装甲车、军用卡车这些烧柴油的家伙电子电器设备少,可别忘记了,主力部队中,对电子通讯的依赖程度可不是一般的高。

    哪怕并不是说没有了足够的即时通讯远东集团军就成了软蛋,但没有了足够的通讯信息交换,这主力部队的战斗力肯定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若因为这种事而导致伤亡剧增,却是不合时宜的举措。

    中国*军事总参谋部所制定出来的预案中,如果德国人要和中国打,先依靠戍卫部队顶过电磁风暴影响力消失后,第一集团军再狠狠的给德国人一个绝对深刻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