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王很快就被抚军大将军摆平,面对重重包围,襄阳王不得已跪地求饶,毫无一方霸主的傲气。他答应投降,并表示愿意替朝廷镇守南方,保卫国家的边疆安全。

    然而程晟却顶着“匡扶正义,铲除奸贼”的名号上谷起兵,一路上,程晟的大军义愤填膺地向百姓宣讲皇帝程浩如何毒死先皇,大逆不道。

    这场战役持续了整整四年之久。

    -----------------------------------------------------------------------------------------------------------------

    四年的战争使得程晟变得沧桑,此刻的他有一股和从前完全不同的英气。

    程晟与赵忠坐在营帐之中,低声交谈。

    程晟低着头,说道:“听说他已经是丞相了。”语气中流露出一丝柔情,和他此刻坚毅与决绝的气质完全不相衬。

    赵忠跟随程晟多年,马上就明白了程晟的心思,他轻叹道:“是啊,楚大人的手段确实高明,他如今已经成为了朝中的权臣。”半晌,赵忠又试探性的问道:“殿下可还是对楚大人念念不忘?”

    程晟默然起身,走到帐幕边,望向帐外烽火连天的战场。他的目光在远方徘徊,似乎在寻找着某个遥远的回忆。最终,程晟叹了口气,轻声回答:“忘不了。”

    这四年来,程晟斩杀上大将军,收复了塞内塞外,又在东边的琅琊王配合下,夺取新平,势如破竹,直逼国都。

    然而,程晟的大军却被拦在关口,久攻不下。

    ----------------------------------------------------------------------------------------------------------------------

    尽管战火尚未烧到国都,然而国都的百姓们却早已患得患失。街道上人们议论纷纷,对未来充满忧虑。商铺门前虽然照常营业,但人们的脸上写满了担忧。曾经繁华的市井失去了往日的欢腾,而是变得紧张不安。

    程浩和楚傲玉站在城墙上,眼望远方。他们的目光穿越无数山川河流,仿佛能看到那遥远战场上的战事。楚傲玉心情沉重,他看着关隘的狼烟,忧虑重重。

    楚傲玉低声说道:“国都的关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上谷王是进不来的。”说着,他不禁想起了当年与程晟共度的时光。那个曾经温润儒雅的少年,如今竟然变得如此有野心。

    程浩看了一眼楚傲玉,他的眼神没有了以往的从容与自信,他沉声说道:“除非……”

    楚傲玉紧接着他的话,面色凝重地说:“除非他们绕道南方,从南方进关。”楚傲玉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显得十分沉重。他尝试转变语气,试图安慰程浩:“不过,陛下,您不用过于担忧,襄阳王答应过要镇守南方。”

    程浩皱着眉头,试探性地问:“你认为襄阳王可信么?”他的眼神紧盯着楚傲玉,似乎想从他的表情中寻找答案。

    楚傲玉没有回答,其实他心里很清楚,襄阳王不值得信任。

    --------------------------------------------------------------------------------------------------------------------------------------

    南方关卡,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这里的地形复杂,为国家安全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卫将军常年镇守于此。

    然而,忠厚老实的卫将军却与襄阳王有私交,两人曾是并肩作战的战友。襄阳王狡猾狡诈,早已觊觎这处关卡。一日,襄阳王邀请卫将军喝酒叙旧,以寻找机会。老实巴交的卫将军,没有丝毫戒心地同意了邀请。

    酒宴上,襄阳王精心布置,酒菜佳肴,饮酒欢歌。卫将军在这愉快的氛围中,慢慢地放下了心中的戒备。他沉浸在回忆中,与襄阳王谈论过去的战事,笑谈昔日的军中趣事。酒意渐浓,卫将军脸上泛起红晕,陶醉在酒香中,完全没有察觉到襄阳王的阴谋。

    就在这时,襄阳王趁机出手,一剑砍下了卫将军的头颅。

    而襄阳王夺得关隘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程晟的大军进关,直取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