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瑾拿着柳秀才刚刚排好的模板拿起来仔细观察,又自己上手印刷了一下,发现问题果然如同柳秀才说得那样,字迹深浅不一。

    这是怎么回事?

    顾瑾端详着模板,发现是因为木板上的单个木活字高低不一的原因,手脚麻利的将上面的活字给拆下来,顾瑾这才发现,老木匠用来黏粘木活字与木板用的是一种软乎的黏土,压根就没有塑性。

    木活字固定上去后,因为在印刷过程中要施加压力,但人力难免有所不均匀,所以会出现一些木活字轻微下陷,接触纸张的时候只有少部分墨水沾上了,自然揭开的时候就会出现字迹深浅不一的现象。

    这要怎么处理。

    顾瑾头都大了。

    他毕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当初是根据记忆中仅有的印象,向老木匠描述了一下该如何操作,以及后期的排印方法,为了防止出现这种问题,顾瑾当初还特意交代,每一个木活字大小高低都要尽量做到完全一致。

    没想到,老木匠精湛的手艺确实将木活字做得无可挑剔,然而问题却出在了将木活字排版固定这上面。

    顾瑾的眉头深深皱起,旁边的人大气都不敢喘,生怕打扰到他思考。

    柳木是最先沉不住气的那一个。

    “东家可看出了是什么问题?”

    顾瑾沉吟了一会,将问题所在指给他看,“是粘合剂的问题,这种粘土虽然能固定木活字,但是终究太软,稍一用力……”顾瑾将手指放在木活字上面,摁了下去,本来立得方方正正的木活字瞬间就歪了一小块。

    “就会像这样倾倒,所以着墨就很容易不均匀。”

    柳木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随即又愁上了。

    “那到底该怎么解决呢?”柳木真诚询问,在报社待了这么多天,柳木也算明白了一张真正的报纸应该长什么样子.

    顾瑾曾经用雕版刻出过一张来给全报社的人观摩,不得不说,报纸的排版是真的和时下的书籍大不相同,每天的内容要及时换新,每日收集上京的日常情报,然后再筛选,写稿,最终定下版面,最后才能拿将样稿拿给木匠进行雕版,第二天一大早就要印刷出来。

    这般紧促的时间,即使是再熟练不过的老木匠,也没办法连夜赶出来一版模刻,所以顾瑾所提的活字印刷,对于别的书局来说,可能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活字用不了,那就换雕版。

    什么,你说雕版用的时间长?没事,一版三字经雕刻出来之后,只要模刻不损坏,能用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呢,而他们报社行吗,今日的模刻用完了,明天就得报废换新,这更新的速度比报废速度都快,用雕版印刷压根就没有活路可以走。

    是以柳秀才着急得不得了,顾瑾是个不错的东家,他深诣要想马儿跑,就要给马儿吃草的道理,即使现在报社还没开张,仍在整合阶段,也依旧给柳秀才等人开出了不少的月钱,是以柳秀才等人都不希望顾瑾的报社,还没开张就要倒闭。

    一旁的小六子等人不识字,也没想到那么深的层次去,但看见柳秀才这样的读书人都急了,也以为是很大的事,纷纷抓耳挠腮的,替顾瑾着急。

    然而当事人确实最快稳下心的那一个。

    顾瑾笑眯眯安抚大家:“没事,很快就能解决好,距离报社开张的日子还有大半个月,大家放宽心,这事会解决的,先回去干活吧大家,该认字的回去认字,该写文章的写文章。”

    顾瑾都这么发话了,柳秀才等人也只好忧心忡忡的回内室做事去了,只留下老木匠和顾瑾在商讨解决办法。

    因为这次的问题主要是出现在粘土上,所以顾瑾询问老木匠,能否换一种粘合剂。

    “有没有比这黏土更硬实些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