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小说网>都市小说>明末开山刀 > 圣旨到
    第一题史论,史论的考题是“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第二题国正,国正的考题是“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

    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

    极东海外,有汉委(wo)奴国王,此国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

    讲求正直、律法、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

    分设,农、工、商、矿、兵诸学,以期富国利民,以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

    三者孰为主策。”

    第一题,类似于论文,王则之想看看这些人当中有没有人见解独到。

    第二题,就需要博学多才之人才能答上来,这第二题涉及到明朝正直,还涉及到曰本国的正直,一般人不一定答得上来。

    王则之将这些先生,分为了五个等级,为一级先生、二级先生、三级先生、高级先生、特级先生。

    他不管这些先生原本的有没有功名在身,童生也好,秀才也好,贡生也好,到了他这里都必须考试。

    考试所得分数,决定了他们能到一级还是三级。

    高级和特级就要看真本事了,要升这两级,一是要看教书的资历,二是要看教书的成果,这两个级别可不是单靠考试就能升上来的。

    一级教师一石五斗米粮,二两月银,二级教师三石米粮,四两月银,以此类推。

    计划做好之后,王则之张贴布告,通告全府。

    这则布告一出,整个大同府内的先生们瞬间沸腾了。

    于是,前来报名考取先生的人络绎不绝,从大同府各处汇聚而来。

    到了后来,太原府、平阳府的先生们也跑过来了。

    至于,山西以外的先生们却抱着观望的态度,没有动。

    他们认为,王则之不是个好东西,不敢轻易前往山西。

    山西境内的先生们则不同,王则之的那两题是公开了的。

    他们在看过那两道题目之后就动心了,能出这两题的绝对不会是个大奸大恶心之人。

    除了这两道题目,还有就是王则之做的那些事情已经在山西全境传开了。

    距离近的太原府,已经有人前去查看过情况了。

    当他们看到大同府内热火朝天,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之后,最后一点疑虑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