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小说网>玄幻小说>明末:从浑河血战开始 > 第二百零九章 进京面圣(上)
    随后,严亦飞收拾行囊,带着张文斌和1队护卫,与那太监上了海船,这1路上,那个宣旨太监似乎是1个话少的人,只是教导严亦飞到时候面圣的1些礼仪,并没有其他的话语。

    严亦飞悄悄的向他问起皇上为何突然召见自己,那个太监回答道:“还不是魏公公把你和捷报1起送过去的茶叶给皇上喝了,还说了你很多好话,皇上这才想面见你。”

    严亦飞闻言哦了1声,看来自己的银子真没有白用,魏忠贤还真是个拿钱就给办事的妙人。

    自己原本只想找朝廷要点银子,扩充自己的军队和水师,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能在这个年代获得大明最高长官的接见,还能趁机游览1圈后世需要买票和刷身份证才能进去的故宫,倒也别有1番滋味。

    海船到了天津港就靠了岸,随后1行人改为走6路。别看在后世,从天津到北京坐高铁只需要半个小时,可以说是近的不能再近的两座城市了。

    严亦飞记得,在后世,他有1个高中同学,毕业之后选择了北漂,但是因为囊中羞涩,在北京买不起房子的他选择了在天津买房成家,每天上班坐高铁通勤。

    但是在4百年前的明末,从天津港下船行至北京,却足足需要3日的时间。走至第2天傍晚,1行人才到了通州。按说通州到京师已经不远,不过从第3日1早从通州出发,到了下午才赶到京师附近,远远的看到了京师城墙那雄壮的身影。

    身为大明都城,京师当之无愧为天下第1城,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此时世界第1大城,整个京城最核心的部位是周6里的紫禁城、紫禁城外面是周十8里的皇城,皇城外面又包着1个周4十5里的内城。

    时间到了明嘉靖年间,由于京师人口不断增长,又在京城之南筑城,周长2十8里,整个京师面积将近1百平方公里,人口过百万。

    而同时期的欧洲,纵然是伦敦、巴黎的人口,也不过3、4十万。大明京师曾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地方,不知引多少人向往。

    不过纵然庞大如京师,也逃不过兴衰轮回的历史规律,在繁盛了数百年之后,此时的京师,己经现出末世衰败的迹象。

    严亦飞等人1靠近京城,就可看到道路两旁有如铺天盖般的流民、灾民。他们身上都穿着破旧的不成样子的单薄衣服,在秋日的寒风中不住颤抖,只是等待着官府的救济。

    又有不少刚出生不久的孩童饥寒的哭喊传来,或是声音哀哀,或是有气无力,但是他们的父母,同样找不到吃的,又怎么能喂饱他们的孩子呢,其状之惨,让人不忍目睹。

    虽然严亦飞看到,城外也有1些或是官家、或是私人开设的粥厂、粥棚在放赈救济这些人,只是人多粥少,根本是救济不过来,很多粥棚往往所有的粥都放没了,周围围着的流民才有1小半喝到了粥。

    而且现在也不过才是秋天,等再过两个月,到了寒冬腊月天,这些人普遍冬衣缺乏,看他们中很多人的状态,怕是支持不过这个冬天了。

    跟在严亦飞身旁的张文斌,原本为京师城墙的雄伟壮观而目瞪口呆,但是此时见了这么多的流民,他似乎有些不相信的说道:“这天子脚下的,怎么也有这么多灾民?至少咱们石城岛没这么多冻饿的人,就算新到岛上的流民,也最少每人都有碗热腾腾的菜肉粥吃呢。”

    张文斌身后的几个护卫闻言也是点头,他们看见大明最繁华的京师也有这么多忍饥挨饿的人,都不禁在心中感叹,这天下虽大,想来想去还是自己的石城岛好啊。

    见那随行的太监闻言面色尴尬,严亦飞瞪了张文斌1眼,回头低声喝道:“文斌,谨言慎行!”

    张文斌赶紧缩了缩自己的头,表示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不过他随后也似乎听到了前面的马上传来严亦飞的1声重重的叹息。

    到了城墙下,1行人从东面的朝阳门进城,由于有着宣旨太监领路,所以守门的兵丁无人查验严亦飞等人的身份路引,不过严亦飞看到,就算是平民百姓,只要使上几个铜板,也可以自由进出城中而不受任何限制盘查。

    京师内外城的街道格局,以通向各个城门的街道最宽,为全城主干道。这些通向各个城门的大街,也多以城门命名。如崇文门大街、长安大街、宣武门大街、西长安街、朝阳门大街、安定门大街、德胜门街等。

    而内中的居民区,则以坊相称,坊下称铺,全城共有3十3坊,1百06牌,7百余5铺。

    进入城内,严亦飞可以看到,城内街巷虽然密集,但是许多街道都不端直,特别他关心的卫生情况。果然是大有问题。

    城内街道上,满是垃圾粪便。特别是道路两旁用于排水沟渠堵塞严重,每当路过就传来阵阵腐臭的味道,看那样子显然已经很久无人清理了。很多街道也是坍塌坑洼,显然也是年久失修。

    严亦飞在后世时看过相关史料,大明京师自建城来,各样道路修整、沟渠疏通。甚至各处卫生情况,都有6部官员及5城兵马司专门管理,甚至还规定沿街倾倒秽物与乱倒垃圾的人,都要带着枷锁示众。最少在万历中叶,京师还是以干净整洁而著称的。